欢迎访问南京新闻网网站
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招商加盟 民生新闻
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
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
美食文化 名人动态
时事观察 女性健康
法治生活 男性健康
大型活动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
健康卫生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
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
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
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
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
您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黑龙江 >

为什么中国成了国际互联网的孤岛(2)

时间: 2019-02-26 12:44 作者:浙江新闻 来源:网络整理 点击:

谷歌可能不明白,为啥我这么努力,但中国官方还是猛烈炮轰我为黄色流氓?同样的搜索机制,为啥我在别的国家都没遇到这种情况?我想谷歌的高管可能没有很好地理解中国人的语言,比如指桑骂槐这个成语。

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从2006年到2009年,谷歌公司和中国政府多次交锋,积怨已深,所以,2009年12月遭到中国黑客攻击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在这堆稻草里,最扎人的就是内容审查这根。

3,为什么死在中国?

应该指出,谷歌自己也有内部审查,并且外部审查在地球上是普遍存在的,任何国家都是如此。谷歌和各国政府都有沟通渠道,需要按当地法律移除不当内容。

我这里有一篇哈佛法学院论文《Localized Google search result exclusions》,详细研究了德国和法国的案例,研究表明有113个网站在德国和法国被谷歌部分屏蔽,即同样的词汇,谷歌法国google.fr、谷歌德国google.de的搜索结果与谷歌美国google.com的搜索结果不一样。研究还表明,在德国和法国移除的搜索结果大多是白人民族主义(White Nationalism)、纳粹主义、反犹太主义以及伊斯兰激进派网站,这些内容在当地是违法的。

谷歌在德国和法国可以遵守本地法律移除部分搜索内容,谷歌在中国当然也照葫芦画瓢。但是,为什么谷歌在德国、法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活着,在中国大陆就必须死呢?

此事要追根究底,就得先回答两个问题,第一,谷歌和中国政府不能达成一致的具体是那些审查要求?第二,如果谷歌最后和各国政府不能达成一致,结果又会如何。

4,分歧何在?

先看第一,审查有分歧的具体是些什么问题。很遗憾,我在中国政府方面找不到答案,没有任何政府部门公开过哪些词汇不得搜索(或哪些内容必须删除)。其次,谷歌也没有公布它对中国政府的哪些关键词(敏感词)或者内容删除命令不开心,双方开过会、吵过架。

但在中国人的实际生活中,内容审查和敏感词过滤是千真万确存在的。在论坛发帖,在微博发文,系统经常会提示“内容包含不当或违法词汇,请返回修改”,但具体是哪些词,一律无可奉告。这让网民们很抓狂。有人专门开发了一款“网络发言防和谐器”,主动检测敏感词。这类软件是中国互联网的一大奇葩。

维基百科词条“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审查词汇列表”就列出了几百个,从单字到组合词,比如:胡、刘、李、吴、温、习、贺、贾、令、计划、法拉利、锦涛、hujin、月月鸟(鹏)、泽民、太上皇、蛤蟆、康师傅、27亿、2.7B、真理部、纽约时报、阿波罗新闻、红太阳的陨落等等。谁也不知道这些词具体违反了哪一条法律。

上面这些词是截止2013年初的。应该指出,敏感词经常在变化,每个省区的敏感词也可能不一样,有时昨天的敏感词今天就不再敏感,比如令、计划、法拉利、康师傅等等,现在都可以自由搜索。我们都知道,令计划的儿子开着法拉利载着两个裸女死于车祸之后,第二天连法拉利都成了敏感词,这家意大利跑车公司当时一定非常想死。

中国大陆的敏感词数量之多,变化之莫名,让网民无所适从。比如某段时间不可搜索胡+锦涛,这勉强可以理解,但有些带“胡”的词都不准搜索,比如胡萝卜,就让人完全抓瞎了,这不是我们常吃的一种水果吗?虽然我不太喜欢青年作家韩寒,但他2010年5月有篇博客我还是赞同的:

“事实上,我一点都不怀念谷歌。谷歌就像一个姑娘,有一天她跑过来说,我要离开你。我说,不要这样亲爱的。让人伤心的是,最后她还是离开了。但是我发现,其实当我想上她的时候,我还是随时能上她。唯一的不同就是以前我上她的时候能从她身上搜出胡萝卜,但是现在,我问她,胡萝卜呢,她就嗖一下不见了。”

外国人看这段可能不知所云。要理解这种文字,得对中国大陆“宁可错杀三千,不可放过一个”的网络审查有深刻理解才行。莫名其妙的东西看多了,也许你会问,这些敏感词和内容审查令到底从何而来?

这个问题很难回答,它们可能来自新闻办、网宣办,或者中宣办,任何政府机构都有可能,唯独没有来自法庭判决的。它们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自行决定,以行政命令甚至口头通知的形式下达,完全的黑箱操作,不予解释。本文附件有篇文章,《审查机器,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互联网》,叙述了他作为网站负责人的时候,半夜接到河北省新闻办公室的电话,要求立即删除某网页。

谷歌是一家典型的美国公司,凡事讲法律,不行还得申诉,在中国这样一个黑箱操作的网络审查环境下水土不服,与中国政府冲突不断,最后彻底翻脸,应该可以理解吧。

5,不作恶?

2014年9月,事隔近5年之后,前谷歌CEO施密特(Eric Schmidt)出版了一本书《How Google Works》,其中一章回顾了谷歌撤出中国的决策过程。施密特力主谷歌进入中国,但谷歌的创始人之一布林(Sergey Brin)则反对,他是从前苏联移民美国的,一向反感“作恶”的独裁国家。可以说,谷歌做中国的搜索业务本来就是半推半就的。

2009年12月,谷歌发现遭到不一样的黑客攻击。这批黑客除了想获取谷歌内网代码,还试图检查特定的Gmail邮箱(这些用户主要是中国的持不同政见者)。到2010年1月10日下午四点,布林进行了最后技术分析,确认黑客来自中国无误,怒而翻脸。在谷歌总部,很多人都站在布林一边,他们相信有朝一日中国会改变,到那时再说。施密特最后建议投票表决。

晚上九点,结论已经形成。第二天,谷歌发表正式文告。公布之后,谷歌的北京办公室接到了好几个官方的电话,问这是不是开玩笑,没有其他公司这样做过,他们要离开也是悄悄的。

是的,中国的网络封锁有一个主要特征:悄悄地搞,从来没有任何官方公告。屏蔽谷歌这么大的事,即便不新闻联播,怎么着也该在报上登个启示吧?中国政府此种行为就好像半夜把桥炸了却不在桥头立个告示,相当缺德。

关于“作恶”一词说明一下,谷歌当然是商业公司,但这个公司也不完全金钱至上,它有一条著名的“不作恶”原则,源自该公司两位联合创始人佩奇和布林在2004年首次公开募股时发表的一封信,后来被称为《不作恶宣言》:

“不要作恶。我们坚信,作为一个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,即使我们放弃一些短期收益,但从长远来看,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回馈。”(Don't be evil. We believe strongly that in the long term, we will be better served — by a company that does good things for the world even if we forgo some short term gains)

所以,谷歌最后决定放弃中国业务,损失每年几十亿的收入,并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重返中国(只要中国现政府还在台),是可以理解的。

一个问题:为什么谷歌认为中国政府某些审查和屏蔽令是“作恶”?这问题实际上又绕回去了:哪些关键词和内容屏蔽算“作恶”?此问题我们刚讨论过,虽然无法得到官方证实,但可以肯定的是,很多敏感词和内容删除都与中国政府的高级公务员有关,尤其与他们的负面新闻相关。

一般来说,中国的高级公务员是不能骂的(副省级或后补中央委员一般就不能碰了,级别越高,越不能碰),也不能曝光他们的家产,他们的丑闻更是不可报导,否则立马屏蔽。当然,如果该官员已被抓捕,则另当别论。令、计划、法拉利以及康师傅等以前的敏感词都是如此。

这种情况在西方国家是完全相反的。在日本,很多报纸专门以曝光各级官僚来吸引眼球,如果能搞到首相的独家丑闻,该报就可能发财。在英国,媒体为了搞材料甚至不惜钓鱼采访议员。在美国,你可以随意骂总统或任何官员(除了不能以死亡威胁)。并且,你骂的官员级别越高,言辞的自由度反而更大。

举个例子,2009年2月,《纽约邮报》刊登漫画,以黑猩猩暗讽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,白宫最后也只是谴责它搞种族歧视,该报并没有受到屏蔽或者停业整顿之类的处理。我们都知道,如果骂普通美国黑人为黑猩猩,很可能会被告上法庭,赔上百万,还可能坐牢,因为种族歧视在美国是违法的。

谷歌作为一家典型的西方公司,它认为监督政府官员是新闻界乃至任何公民的基本职责,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地球通用原则,哪里知道中国就不吃这一套呢。

6,公开与透明

也许是吸取了在中国的教训,从2009年开始,谷歌每年都发布《谷歌透明度报告》,公布各国政府要求屏蔽和删除内容的请求次数,并把收到的政府请求和法院命令逐一公布:
 

各国政府要求移除内容的次数汇总(不含中国),谷歌透明度报告
 

(责任编辑:威展小王)

国际新闻

更多>>

民生新闻

更多>>

最新文章

推荐文章

关于我们 | 机构介绍 | 报社动态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招聘信息 | 查询系统
Copyright©2014 http://www.8100168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南京新闻网 企业信息
QQ:501734467中部崛起B2B为你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