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军转干 > 阅读资料 >
时事热点 “十连增”后看粮食安全:立足国内以我为主
2013-12-24 11:34:24 来源:半月谈 点击:
新年将至,广袤的田野上传来粮食丰收的喜讯: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公告显示,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0194万吨,比上年增长2.1%,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“十连增”。
一年来,我国的粮食生产经受了春季东北低温春涝、西南西北冬春连旱、夏季“南旱北涝”等灾害的多重考验,在“九连增”的高起点上再次实现增产,可谓来之不易。沉甸甸的“十连增”,为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改革、惠民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,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。
政策支持:强农惠农护航“重中之重”
冬季的午后,阳光照得河北承德滦平县农民卢桂兰家的堂屋分外温暖,望着院子里晾晒的一堆堆玉米,卢桂兰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。“今年又是个丰收年,一亩打了1600多斤,比往年增产100多斤。”卢桂兰说,今年,小麦在拔节孕穗时来了虫害,国家发了补贴喷洒农药,保住了丰收,真是给我们种粮农民吃了“定心丸”啊。
粮食连年增产,得益于中央政策的支持。近年来,中央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,促进粮食生产恢复发展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。
统计显示,从2002年的1亿元到2012年的1653亿元,农业“四补贴”10年累计安排资金7631亿元。今年,农业“四补贴”资金更是达到了1700亿元,标准进一步提高、范围进一步扩大。
今年3月和8月,在春耕和秋粮生产的关键时节,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专题研究粮食生产,出台了明确的扶持政策,释放了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。各地各农业部门迅速行动、加大力度,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。在及早预拨农业“四补贴”资金的基础上,提高并及早公布小麦、水稻最低收购价,稳定了农民收入预期。
针对今年粮食生产出现的新情况,中央财政专项安排近40亿元补助资金,开展冬小麦“一喷三防”,支持东北、南方水稻产区综合施肥促早熟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控,以及南方旱区改种补种。
粮稳天下稳,粮足百姓安。粮食连续十年增产,总产纪录一再被刷新,令人振奋。从产量下滑到产量连续稳定在一万亿斤以上,我国粮食生产增加的不仅是产量,更是稳粮增产的能力和信心。
科技支撑:良种良法助力稳产增产
今年春天,黑龙江省双城市东跃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5万亩玉米地推广了大垄双行新型种植技术。“这种种植方式让每垧地的种植面积增加了20%,株数有了很大提高,增产效果明显。”全国种粮大户、合作社理事长刘彩华说。
从过去种地收多收少看天气,到如今充分依靠科技,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挖掘增产潜力,科技因素已经贯穿我国粮食生产的全过程。
统计显示,在确保粮食“十连增”的众多因素当中,单产提高的贡献率超过65%。尤其是近年来,伴随着良种良法的配套、农机农艺的融合,我国已经在高产品种、栽培技术、农机化水平方面形成了有效的技术示范和推广体系。
“10年来,我国玉米杂交种经历了两次更新换代,品种更新在玉米单产增加因素中占40%至50%的比重。”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副组长赵明说。
“减灾就是增产”。数据显示,近几年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损失的粮食产量在1000亿斤左右,科学减灾对于粮食稳定增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尤其是今年,我国南方遭遇罕见高温干旱,北方出现较为严重的洪涝灾情,秋粮生产遭遇了严峻考验。
面对灾情,各级农业部门强化灾情预测预判预警,及时查土壤墒情、作物苗情和病虫情,因地制宜提出科学防灾减灾措施,为实现“十连增”作出了关键性贡献。
立足国内:“以我为主”确保粮食安全
粮食生产实现“十连增”是在“九连增”高起点上实现的新突破,使中国的粮食生产站在了新的起点上。
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“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”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,提出“必须实施以我为主、立足国内、确保产能、适度进口、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”,对粮食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。
专家指出,尽管我国粮食连续十年增产,但供求仍是“总量基本平衡、结构性紧缺”。随着城镇化推进、城镇人口增加,我国粮食的消耗量将逐年增长。据预测,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量将超过1.44万亿斤,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缺口仍然在逐年扩大。
在这种形势下,我们更要坚持“以我为主”,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,做到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。
“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而且自己的饭碗主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,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方针。”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,“今后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,不断巩固和强化农业的政策扶持和科技投入,发展适度规模经营。未来,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。”
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,要坚持数量质量并重,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,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农业科技进步,从根本上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。”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、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说。(记者 李慧)
江西省公职类考试交流学习平台
点击在线咨询,即时获取专业解答
江西省公职类考试QQ交流群,体验多人即时互动
(责任编辑:威展小王)